你出門買杯咖啡,回來鞋櫃慘不忍睹、沙發布滿棉花。
「牠明明知道不可以,就是故意搗亂。」——這是最常見的誤解。
其實,過度啃咬/破壞多半來自無聊、壓力或口欲需求(含換牙期),不是「叛逆」。找出原因、對症處理,家就能不再天天大掃除(錢可以省下來買玩具)。
先判斷方向:是年紀階段?無聊?還是你的行為太有趣?
- 年齡&口腔狀態|幼犬 5–7 個月常見換牙期的啃咬問題;但是成犬突然開始啃,先留意口腔不適(口炎、牙結石)→ 可先諮詢獸醫牙科。
發生時間與場景|
如果是你在家時狗狗也想亂咬=多半無聊/缺乏目標行為;
如果你不在在家才啃=可能與壓力、分離相關問題有關(可參考分離相關問題系列)。
- 啃什麼、怎麼啃|硬物(桌腳、木頭)=口感需求+缺乏替代物;布料(襪子、娃娃)=嗅覺強化+撕裂成就感;電線、塑膠=感覺回饋+探究性強 → 優先做安全管理。
- 互動史|過去你會追著搶、邊搶邊叫=狗可能學會「啃=得到注意/追逐遊戲」。被罵後躲角落繼續=壓力更高、行為更隱蔽。
把「年齡/口腔」「時間點」「材料偏好」「互動史」拼在一起,通常就能定位到口欲需求/無聊/壓力/學習強化中的 1–2 個主因。
狗狗已經在咬了,今天該怎麼辦?三層安全管理
空間管理|圍欄/房門區隔、收起鞋襪與遙控器,桌邊加護角;電線用線槽或收線盒。
物件管理|提供適合狗狗的啃咬物並輪替:
• 長時間咀嚼(可以用冷凍、有食物的安全矽膠玩具)
• 可拆可撕(布結、耐咬布玩具)
• 食物解謎(KONG、益智碗、嗅聞墊)
時間管理|把啃咬安排成每日固定時段(飯後、散步後 20 分鐘),養成習慣性的「口欲釋放窗口」。
原則:先止血再訓練。把錯誤物品「拿不到」、正確物品「拿得到又更有趣」,成功率自然提升。
對症處理指南(依主因)
- 口欲需求(含幼犬換牙)|冷凍矽膠、橡膠玩具可以降低牙齦不適感;可以將不同質地的玩具做輪替(硬×軟×解謎)避免玩具疲乏;也可以建立「交換」的指令:口令可以是:「給我」,以更高價值零食/玩具交換;不追、不搶,建立自願放下、交換的默契。
- 無聊、缺乏目標行為|嗅聞型散步 Sniffari(慢慢聞比狂奔更能降壓);家中設兩個充電站(嗅聞墊+解謎玩具);任務化遊戲:找一找(尋寶)、搬運(把玩具放進籃子)—給大腦工作,啃咬自然下降。
- 壓力/情緒性啃咬|避開觸發時段(施工、雷雨、尖峰時段);安撫儀式:上床墊→舔舔墊→安靜音樂 10 分;脫敏+反制約:將「噪音/門鈴」與高價零食連結,在低強度下練,逐步升級。
- 被不小心強化(啃=得到關注)|冷處理+交換:看到啃錯物→轉身離開 2 秒→回來丟交換物→稱讚;把追逐保留在合理拔河遊戲裡,區隔「可以玩」與「不該啃」。
- 讓狗狗愛上玩具|學習玩具互動:每天都花時間與狗狗互動拉扯,建立玩玩具的基本興趣,讓狗狗對於玩具的注意力更高,對家具的反應更低。
日常照護:把「啃」安排進生活
作息表|散步(含嗅聞)→吃飯→啃咬 15–20 分→小睡;固定節奏比一次性散步超久有效。
牙口健康|每月檢視牙齦、口臭、斷牙;不給動物骨頭與會碎裂的硬物。
玩具管理|5–6 件輪班制,每 2–3 天換一批,保持新鮮感。
寄宿狀況的啃咬:先把破壞風險降到最低
寄宿前熱身|先短時段試住(2–3 小時、半天)逐步拉長,避免第一次就長時間分離。
**帶上「家的味道」**|舊毛巾/睡毯+習慣的啃咬玩具,讓新環境也有安全感。
清楚交付表|寫明「啃咬玩具」「每日嗅聞/解謎安排」,請托育的單位照表執行。
返家過渡|回家先安排嗅聞散步+啃咬時段,把寄宿累積的壓力排掉。
生活體驗升級:讓「正確啃」成為自然選擇
嗅聞任務路線|平日散步加入草地邊緣、灌木區停留;週末去新公園收集新氣味。
DIY 嗅聞箱|紙箱+揉紙+幾顆飼料/零食,讓狗自己翻找。
口令小任務|1–2 個簡單技巧(到位置、握手、繞柱子)當腦力使用小練習。
社會體驗(社會化)小步走|短時間逛寵物友善店、坐公園長椅觀察世界 5–10 分鐘,看就有獎勵,拓展對環境的正向聯想。
常見誤區(請避免)
事後懲罰(回家才罵);把苦味噴劑、辣椒水當唯一解;過度運動想「累到不啃」;給太難或會裂的咬物;把籠子當懲罰。以上都會讓問題更糟或更危險。
疑難雜症 Q&A
只咬我的東西,為什麼?|你的物品有強烈「你味道」,價值更高。把你的味道轉移到合法玩具(穿過的 T 恤包在矽膠玩具外)並收好私人物品。
苦味噴劑、辣椒水沒用?|有些狗不敏感;重點是環境阻隔+提供可啃替代物+時間安排,而不是只靠味道。
留矽膠玩具在家會不會卡到喉嚨?|選擇單件、大小合適、沒有會脫落配件的款式。且在你觀察狀態下先行測試,才能考慮留給狗狗
寄宿後變更愛咬?|多半是壓力殘留。返家先做 2–3 天「嗅聞+啃咬+充足睡眠」的回家恢復期,通常會回穩。
看到我要收走就吞下去?|先別對峙。用高價交換建立「拿來換更好」的預期,再逐步加入「放下」口令與距離練習。
小結
過度啃咬不是「故意搗亂」,而是啃咬的天性需求、無聊、壓力與學習史的綜合作用。用決策樹找主因,先做好三層管理(空間/物件/時間),再把對症方案+日常照護+生活體驗嵌進每一天,你會發現:家具被救回來了,狗也更放鬆、更好相處。
想找專業協助、更懂狗狗,當然也歡迎來找老師諮詢
把你家的「合法啃咬菜單」與「居家安全清單」客製化,找到最適合狗狗的舒壓節奏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