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狗語logo
文章封面圖片

[新手06] 狗狗電力滿滿不是壞事!結合行為專家觀點的「科學放電法」

文:李絜駖(Vanessa)

你的狗狗是不是每天像裝了馬達一樣精力無窮?你可能會想:「是不是我沒放夠電?」

但根據行為專家 Amber Batson 和 Turid Rugaas 的建議,其實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:如何幫助狗狗「和緩地消耗精力」與「調節情緒」,而不是單純讓牠累癱。

有效放電 ≠ 拼命奔跑

根據 Amber Batson博士:「過度的奔跑或過度刺激會讓狗狗累積壓力,造成『愈玩愈躁動』」。

Turid Rugaas 則提醒:「持續的刺激會壓抑狗狗使用安定訊號的能力,長期下來導致焦慮與行為退步。」

正確的放電方式,應該兼顧四個面向:

  1. 身體運動:活化身體機能

需控制強度與時間,避免過度刺激

  1. 嗅覺探索:消耗心智能量

是狗狗情緒調節的重要工具

  1. 腦力挑戰:刺激認知功能

解謎活動或訓練能提升自信心與專注力

  1. 情緒安撫:幫助穩定情緒

按摩、啃咬、舔舐為自然紓壓方式

科學建議的日常放電行程:

以下提供一個適合大多數幼犬與成犬的簡單放電行程參考:

  • 早上:
    • 10–15 分鐘嗅聞導向的散步:讓狗狗自由探索,不要求腳側隨行,重點在用鼻子探索世界,有助於放鬆情緒
    • 啃咬玩具、啃咬零食或舔食墊:放鬆神經系統,幫助狗狗舒壓與穩定情緒
  • 中午:
    • 5–10 分鐘簡單解謎活動或藏食遊戲:滿足狗狗嗅聞找食本能,同時刺激思考動腦
    • 3–5 分鐘簡易訓練指令:增進默契與信任的小活動,低壓式互動
  • 下午:
    • 溫和互動活動:如玩玩具(溫和拉扯玩具、拾回玩具,非丟球丟玩具等高速追逐遊戲)
    • 安靜陪伴:活動後加入冷靜儀式,幫助狗狗從興奮狀態恢復到放鬆狀態
  • 晚上:
    • 睡前安靜互動:輕柔梳毛、按摩、共處不打擾
    • 提供安撫咬咬玩具,建立「睡前穩定儀式感」

以下這些「過度放電行為」反而讓狗狗更焦躁

1、每天長時間瘋狂追球:狗狗無法自我調節興奮情緒,用嗅覺遊戲或尋人尋物遊戲取代

2、大量高強度運動後仍無法安靜:壓力未釋放,反而更敏感,加入放鬆儀式,如咀嚼、舔食

3、運動完後情緒激動、持續吠叫:表示神經系統仍高度激活,練習慢走散步增加嗅聞機會,而非「玩到累癱」。

✨認識狗狗的「安定訊號」才能放對電

狗狗會透過打哈欠、舔舌、迴避目光、轉身等方式來表達壓力與不安。當你發現牠在活動中頻繁出現這些訊號,就代表你該「放慢腳步」了。

✨真正的放電,是幫助牠放鬆,而不是累倒牠!

狗狗不是機器,牠們需要的是被理解、溫和的刺激與適度的陪伴。

當你願意用觀察與耐心陪牠調整,你會發現牠更穩定,更輕鬆融入我們的生活。

👉想快速掌握訓練要訣嗎?立即預約線上課程,與專業訓練師一對一互動學習!
----
相關文章: